主题: 奔赴异乡的家乡菜

  • 吓大大!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2185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5/4/2 11:10:28
  • 来自:湖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隆回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在寻求安慰的眼里,家乡菜是等于家乡的。家乡的样貌、颜色、味道,家乡的人和事,在家乡菜里浮起,在舌尖、胃袋上依次迭现,味觉与灵魂都受到亲切的安抚。家乡菜是自己与家乡的一种特殊联结,也是一种身份标志,一个人说自己爱吃什么菜,就等于介绍了自己的籍贯。

春节假期那么快就成为过去的一页,返城的候鸟群,挥一挥手,带走了琳琅满目的家乡菜,在另外一个地方品尝家乡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,直到今天仍在持续的务工热潮,人们的精神、气质、谋生的方式已经有很多改变,灰姑娘蜕变成了都市女郎,青蛙男骑着白马归来,但带着大包小包的家乡菜奔卦远方,却仍然是行囊里的重要内容,从腌制的到生鲜的,从半成品到成品,无所不包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,母亲的厨房,在每个春节后变得空空如也。

在我游荡于异乡的日子里,无论我是否回家过年,家人总是会通过各种办法寄东西给我,成袋的腊鸭、腊肉、腊鱼,各种坛子菜,整筐的红薯,白菜。整包的大米,仿佛搬家似的。我简直要发愁如何处置它们,虽然尽量延长保质期,最后还是浪费了不少,红薯干起了霉斑,白菜也烂掉了许多,腊鸭有了异味。千里迢迢,费尽周折带来的妈妈菜,一直被赞美被珍视的妈妈菜,结局竟是如此这般。其实平时浪费也多,惟独浪费妈妈菜的时候,心里是负疚的。

作为人情往来,大家会把一些家乡菜在朋友圈中分享,大饱口福的过程中,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时候,有一次将糍粑送与同事,他忘记用水储存,白白地霉变了,他倒无所谓,肚子里并无这条馋虫,不是非吃不可。心痛还不好说出口的是我。另位一位美女,居然用植物油炒笋干,因为顾着身材,油也没舍得放多少,反而冤枉湖南的笋干不好吃,我实在很替家乡菜的荣誉感到委屈。广东同事送给我的香肠,炒了一大盘,吃到嘴里却甜腻腻的,大败胃口,只好悄悄地倒掉。还有用玻璃罐里用盐水腌制起来的果子,咬一口,暗悔上当,看着人家期待着赞美的表情,我不知道是要吞进去,还是要吐出来?广东人也不习惯湖南的猪血丸子,嫌弃有股烟薰味,可是我吃了这么多年,一直觉得妥妥的,好在人家并没有像我一样倒掉,端到食堂里招呼爱吃的来吃。于是我变得很小气,非得弄清楚了对方的地域性脾胃,才肯出手。

因为漂泊的结束,也终止了家乡菜在京珠高速线上的运输。然而人在家乡,成日面对碧绿的菜畦,那些叫家乡特产的东西,我却反不像在外面时候吃得多,有时候需要一张有关家乡菜的照片,倒转来需要求助在他乡的人。大概因为母亲并不像以前那样特意搜罗和储存,有则有,没有也就算了。但其他家庭的父母,仍在费心费力的苦苦张罗,从春到秋,都在为冬季的盛宴和打发做准备。

一对年近七旬的老人,杀了一口三百斤的肥猪,一斤一两也不卖,全部薰成腊肉,除了自己留两块过年,其余的都通过大巴车寄了出去,满满五蛇皮袋子的东西,几乎把整个厨房都掏空了,仍然遗憾可惜不能带活鸡。但凡有儿女的在外面的家庭,都具有相似的情景相似的心态,鸡蛋一个一个地积存下来,猪舌鸡肫向来舍不得吃,抹上盐,挂在通风的地方,腌豆角要一根一根地选,养鸡养鸭,养羊养猪,都是因为外面那个人爱吃。坛子里腌什么,地里种什么,都顺从了未归人的喜好。他们觉得,儿女在外面的艰辛和孤独,父母无以替代,唯一可做的,便是在食物上下功夫,让儿女在食物上感觉到幸福与满足。

在异乡的天空下端一盘家乡菜,原本是应该倍感珍惜而又愉悦的,既来自味觉上的愉悦,也有被牵挂被照顾的愉悦。但是父母们也许始料未及的是,因为他们准备得太过于丰富,丰富得近乎多余,所以物以稀为贵走向了只道是寻常,而父母也绝对不会说每一种家乡菜费花了多少心思,他们会轻描淡写地跟你说:家里做的,反正也吃不完。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