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 隆回地方文化特色

  • guest477551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6108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5/4/2 15:37:05
  • 来自:湖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隆回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        隆回地方文化特色目前有:县委、县政府每年在北京、长沙、广州等地举办的老乡联谊会;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呜哇山歌、花瑶挑花;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江炭花舞;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山歌、隆中山歌、花瑶婚俗、梅山木偶戏;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门前八音锣鼓;传统民间节有:虎形山乡的讨僚皈(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)、讨念拜、金石桥镇的尝新节、山界回族乡古尔邦节;民间庆典活动有:庆梅山。 

     梅山文化:隆回地处梅山文化区域,是梅山文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。梅山文化是以中国最古老的巫文化为源泉,汇合民族特色、地方特色而形成的山地文化。大自然寒暑阴晴的变迁,人生祸福穷通的遭际,是原始居民们所不能理解的,他们以为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主宰一切,安排一切,于是他们迷信神灵,希望借助于神灵的力量以顺循大自然的规律,以把握自己的命运,在大自然的循回中避灾就吉。梅山文化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,逐渐形成了独特的“食则燎肉,饮则引藤”的饮食文化特色、尚武、信仰兆头、招魂风俗等习俗。

    花瑶文化:隆回花瑶文化主要以精湛的挑花技艺和独特的花瑶婚俗为代表。隆回瑶族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“花瑶”。花瑶没有文字,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。花瑶挑花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汉代以前就已兴起。

     花瑶挑花主体图案的题材可分为动物类、植物类、历史故事、历史人物类和日常生活类,花瑶挑花内容丰富,形态多样,有上千种之多。

    花瑶挑花工艺非常精致,独具一格。挑花时行针的长短、用线的松紧,均需一致。繁密处针针相套,不现底色,简练处仅一支花,几条线。在主体图案两边,配以用红、黄、绿等七彩丝线挑绣的彩色花饰,全凭挑花女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,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和对美的理解,循土布的经纬线进行徒手操作。

     花瑶挑花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,被中国美术馆、民族博物馆列为珍品收藏,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称其为"世界第一流的挑花"。

    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、大水田乡、麻塘山乡、小沙江镇一带的花瑶,因长期生活于深山老林,且只有7000余人口,其婚俗格外神秘而浪漫,鲜为人知。

    从古至今,花瑶一直沿袭一夫一妻制和同姓不通婚的外婚制。整个婚姻过程可分为订婚、娶亲、送亲、回门等环节。这些环节中有着诸多独特的习俗,如订婚是由媒公提亲、结婚时新郎不去接亲、结婚当晚新娘、新郎不入洞房而由亲朋陪同通宵达旦对唱山歌、打蹈等。

    滩头木版年画:滩头木版年画的产生和发展,经历了明末清初的产生、形成期,民国初年的鼎盛期,建国初至“文革”的转折期;“文革”期间的沉寂期;改革开放初时的复苏期;工业现代化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濒危期。

    《隆回县志》载,滩头木版年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。据当地老艺人传,明末清初有个叫王东元(绰号王猴子)的人,为谋生计,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办了年画作坊,生产出《秦叔宝》、《尉迟恭》等十多种年画作品。道光年间,“和顺昌” 作坊老板胡奇甫又绘制了《桃园结义》等十几种新作品。据《宝庆府志》载,清同治国丧期间,曾明令“禁止滩头花纸印行”,其在全国盛行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 民国初期,滩头木版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,小镇有年画作坊108家,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,产品销往长江以南各省,以及港澳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。

    民间节包括讨僚皈和尝新节

    讨僚皈:花瑶“讨僚皈”是隆回花瑶特有的传统节日,流传于隆回县境西北部的虎形山瑶族乡、小沙江镇、大水田乡、麻塘山乡境内等隆回花瑶聚居区。

     花瑶“讨僚皈”(讨念拜)是隆回花瑶的三大传统节日,源于历史上花瑶先民反抗封建朝廷压迫的三次战役。

    虎形山茅坳的“讨僚皈”( 意思是逃脱凶恶的菩萨),源于元天启元年(1358年),祖籍江西吉安府的花瑶先民遭到官兵驱赶杀戮,四处奔逃。许多老弱妇孺逃走不动,只好躲在鹅颈大丘的黄瓜、白瓜架下。其中不少孕妇因惊吓劳累,胎儿早产,血流满地,惨不忍睹。追兵见状网开一面,瑶民才幸免于难,便起誓“永传后代,要越过古历七月初二日才能吃食黄瓜、白瓜。”并定于七月初二至初四日举行集会,以示纪念,名曰“讨僚皈”。此节日开始由刘姓在大托主持,清末才改至茅坳。

    虎形山水洞坪的“讨念拜”(意思是月半过的节日,源于明万历元年(1573年),神宗皇帝遣兵数万镇压瑶民,历时三年零六个月,最终偷袭攻破设在水洞坪的瑶山主寨“歇官寨”,瑶民血流成河。后“歇官寨”被更名为“血光寨”。从此,瑶族先祖议定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水洞坪举行集会,作为受辱雪耻纪念,并由奉姓主持。

    小沙江“讨僚皈”源于清雍正元年(1723年),汉族豪绅廖元翁带200余人追杀麻峒回姓七姐妹遭反抗,便向朝廷谎报瑶族造反,清廷遣兵数万进行镇压,后因久攻不下而议和。此节日由沈姓主持,最初在崇木凼,后迁小沙江街上。每年七月初八至初十日举行。

    早期,花瑶“讨僚皈”主要是收集了解花瑶人口、经济发展状况,商讨御敌、举事方案。新中国成立后,三大传统节日赋予了新的内容,成了花瑶赛歌跳舞,探亲访友,谈情说爱,贸易购物的欢乐节日。

    尝新节;尝新节主要流传于隆回北面金石桥镇、小沙江镇等地区,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。这时老中稻品种三里白刚开始抽穗,但已丰收在望,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因此尝新节就成为农家除春节外最重要的热闹节日,主要是感谢祖宗和天地神灵,祈求庇佑五谷丰登。

    尝新节历史悠久,《礼记. 月令》上就有“农乃登谷,天子尝新,先荐寝庙”的记载。历朝都有关于尝新节的记载,至今在隆回北面各地的农村,还盛行尝新节的传统习俗。

    尝新节那天清早,农妇们就将田里刚抽穗的禾苗剥出一些回来,淘家家要宰鹅捞鱼,备办好香烛钱纸,先要将鸡鸭鱼肉和新采的稻穗瓜果蔬菜,恭恭敬敬地祭供在祠堂的供桌上,焚香祭祀,祭拜天地祖宗,以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。

    祭祀活动结束后,农家的尝新开始了。各家都要煮一鼎新米饭,办出一桌丰盛的酒菜,先把鱼肉酒菜供于神瓮上,点串鞭炮,全家人按老幼顺序围坐在桌边,装饭时一定要每个碗中放上一根稻穗,寓意着一年全家万事顺利、代表着全家幸福。等最年长的尊长尝了第一口后,大家才依次动筷尝新。敬祖尊老,感恩戴德,这是祖祖辈辈宗传下的规矩,是隆回人民的传统美德。辛苦劳累了半年的人们,尝新节是难得的歇工放松的节日,人们尽情欢娱,举杯畅饮,企盼丰年。

    民间庆典活动:庆梅山

    “庆梅山”是对梅山神的“铺钵封坛,还愿祭庆”活动。

    庆梅山是长期以来佛、巫法事活动积久成习,没袭至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梅山文化。“庆梅山”是横板桥师公(巫师)一年之内最主要的香火之一。它集巫教、唱、舞、做功夫的全部精华。它的主要特色是幽默诙谐,在庆梅山的整个活动中,既有依附于傩仪的傩戏,也有脱离仪式而表演的傩戏(唱劝文)。因此,深受乡民喜闻乐见。

    “庆梅山”仪式的过程及结构:开坛、请神、发疏、扎寨安营、进粮、造桥、庆贺、上纂、下马勾愿、演梅山、送神。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